4000-586-500

通行套餐

2019,平台VS垂直领域深耕,究竟那个更适合你?

来源:终身学习网作者:易谦 发布时间:2019-04-01

作为兴起于2016年下半年的内容形态,知识付费几乎在一片赞誉声中出场,各种媒体争相推出知识付费的平台,比如知乎的Live、分答、喜马拉雅FM"好好说话"、虎嗅、36氪等等。但是随着平台跑马圈地,知识付费的风头急转直下,行业内对此持中立态度。


到了2019年,知识付费应该继续走平台化还是转向垂直领域深耕?哪种类型的知识付费更适合你呢?


▣01 从“增量竞争”走向“存量竞争


随着市场逐渐从“增量竞争”走向“存量竞争”,继续走平台化会逐渐流失想要获取更多有效知识的用户,而垂直领域深耕,可以留住特定属性的用户。换一句话说,如果你没有资源和能力掌握大而广的机会,不妨从垂直领域进行突破,售卖经得住考验、更细分的内容。


要知道各大知识付费平台都推出了专属的母婴、亲子等垂直领域的付费产品和课程,如罗辑思维团队“少年得到”、喜马拉雅“喜猫儿故事”、樊登读书“樊登小读者”等。


借助多年垂直化深耕所形成的门槛来进行差异化竞争,是未来取胜的不二法宝。这也是为什么以丁香妈妈为代表的垂直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原因。

1.jpg

▣02 哪类知识付费适合你


数据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预计到2020年,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将达到235亿元。


在2018年之前,很多人其实是由于“知识焦虑”而选择知识付费产品,但是现今,用户新鲜感过去,市场终归会回归到理性的状态,“贩卖焦虑”这条路走不通了。人们会思考:到底是哪类知识付费产品适合自己?


而对于做知识付费的平台,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走平台化还是走垂直领域深耕方式,还要思考在无论选择哪种模式,怎样才能提供给用户想要的知识付费产品。


这是双向的思考和尝试。


刚开始,知识付费的初衷和第一批的目标客户为大学生和在职的年轻人,他们会选择爆款IP产品,想要了解商业、理财,比如喜马拉雅的陈志武有 20 多万人订阅、得到的薛兆丰 30 多万人订阅。但是渐渐的,知识付费的受众扩大年龄范围,人们想要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同时企业意识到依靠个人IP无法支撑优秀内容的持续输出,这就需要团队系统化、精细化梳理知识,产出适合的知识付费产品。

2.jpg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会发现,当知识付费越来越不急,呈现垂直化趋势也是必然事件。大浪淘沙,越来越精细、优秀的付费知识产品将会越来越多。